农业保险条例介绍(15页).ppt
已下载:6 次 是否免费: 否 上传时间:2019-08-09
农业保险
所谓的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 。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组织农业从业人员集体互助,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为什么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业务经常出现亏损?
因为农险主要是政策性保险,费率低、出险率高,但为了农民的利益又不能不提供保险服务。所以商业保险公司(如平安保险等)都不设立农业险种,只有国有保险公司开设。 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工作中存在问题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行对转移农业风险、减轻政府负担、引导农民积极参保等方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是,由于农业保险本身属于政策性保险,其在展业、承保、查勘理赔等方面的复杂性,加之农业保险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特征
1.农业保险费收入低,增长过程有所反复
从发展过程来看,2006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迅速,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历史最好的8.5亿元,但仅占总保费收入0.15%,如果按全国2.2亿农户分摊,平均每个农户农业保险费3.86元。1990年以来,农业保险的增长过程有所反复,这一发展过程基本与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政策变化相一致。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特征
2.投保金额少,受灾面积大
2006年我国每公顷农业保险金额达到了历史最高的20.69元,而受灾面积却高达4,109万公顷,如此少的保险金额对于补偿或减轻农业所遭受的风险损失作用甚微。自1990年到2006年来看,大部分年份的单位保险金额在10元左右,最少的只有5元;而由于我国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使每年的受灾面积占农田面积的比例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