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产价格传染的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16页).pdf
已下载:0 次 是否免费: 否 上传时间:2017-09-20
摘要:银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方面可以调剂资金余缺,但另一方面又会增强银行之间的违约风险。单个银行的损失会通过这种联系影响到其它银行。这种影响会大大增加银行业整体的风险。本文从资产价格传染的角度,阐述了银行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机理,并利用我国上市银行2007-2011 年的数据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银行间资产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违约相关性,不同类型的银行对其它银行具有一定的危机传染性,但是传染的程度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资产价格,系统性风险,违约概率
引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一系列银行危机的发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即银行系统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正是这些危机暴露了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行风险监管的不完善。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应投以非常大的关注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大型银行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且已经成功上市。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国内各银行之间,国内与国外银行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银行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迅速发展,同业拆借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在同业市场上银行之间可以调剂资金的余缺,但是在另一方面,这又为整个银行业的经营带来了风险。银行作为高风险的行业,其中存在的信用风险给经济的破坏力是最大的。如果一个银行出现了违约情况,会通过银行间的联系机制相互传递,并由此形成一种多米诺效应。虽然我国银行体系在强管制下还没有出现较大的信用风险,但是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的日益市场化和国际化,由于银行体系自身运行而出现较大的风险的可能性是在增强的。默顿于(1974)[1]年提出的结构模型,认为当公司资不抵债时违约事件即发生,导致违约的直接因素是企业资产价值和负债价值的变动;也就是说,任何原因导致的违约都将通过企业的资产价值变动表现出来。因此,该模型暗含的假设是违约概率与公司资产价值负相关、与负债规模正相关——公司资产价值越高时资产违约概率越低,公司资产价值越低时违约概率越高;同时公司债务规模越大时违约概率越高,负债规模越低时违约概率越低。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从银行资产价值变动的视角,考察一个银行的资产价格的变动对其它银行资产价格的影响,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对比看其信用状况,也就是从资产价格传染的视角阐述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研究对于推动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产价格,系统性风险,违约概率
引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一系列银行危机的发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即银行系统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正是这些危机暴露了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行风险监管的不完善。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应投以非常大的关注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大型银行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且已经成功上市。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国内各银行之间,国内与国外银行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银行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迅速发展,同业拆借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在同业市场上银行之间可以调剂资金的余缺,但是在另一方面,这又为整个银行业的经营带来了风险。银行作为高风险的行业,其中存在的信用风险给经济的破坏力是最大的。如果一个银行出现了违约情况,会通过银行间的联系机制相互传递,并由此形成一种多米诺效应。虽然我国银行体系在强管制下还没有出现较大的信用风险,但是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的日益市场化和国际化,由于银行体系自身运行而出现较大的风险的可能性是在增强的。默顿于(1974)[1]年提出的结构模型,认为当公司资不抵债时违约事件即发生,导致违约的直接因素是企业资产价值和负债价值的变动;也就是说,任何原因导致的违约都将通过企业的资产价值变动表现出来。因此,该模型暗含的假设是违约概率与公司资产价值负相关、与负债规模正相关——公司资产价值越高时资产违约概率越低,公司资产价值越低时违约概率越高;同时公司债务规模越大时违约概率越高,负债规模越低时违约概率越低。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从银行资产价值变动的视角,考察一个银行的资产价格的变动对其它银行资产价格的影响,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对比看其信用状况,也就是从资产价格传染的视角阐述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研究对于推动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