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6页).pdf
已下载:0 次 是否免费: 否 上传时间:2017-04-16
【摘要】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由于息差收窄和竞争加剧,银行将面临利润下降甚至倒闭的风险。与美国储贷协会危机的环境类似,在资金脱媒、金融创新、利率上升和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将对中国银行业带来更大挑战。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健全科学的风险定价机制; 加快业务转型,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加快银行经营转型,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影响; 储贷协会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
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的是货币资金,作为社会的信用中介,商业银行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集中社会闲置资金,再通过资产业务将资金运用于各部门,从而实现对货币资金的中介桥梁作用。此外,与信用中介地位相伴而来的,银行也成为了客户的结算中心,并通过提供交易支付、代理、咨询等服务,向客户收取手续费,获得中间业务收入。
银行在经济中的信用及资金中介地位,意味着这个行业既集聚全社会信用风险,又对全社会的经济资源进行配置。正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国家对银行业都采取过严格的管制手段。利率管制是较普遍的一种管制行为。很多国家的银行业都经历了从利率管理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与已经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工业化国家类似①,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也采取了“先放开银行间利率后放开客户利率; 先放开外币利率后放开本币利率; 在存贷款利率上,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 在存款利率方面,先放开大额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存款利率”的步骤。
自从1993 年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从1996 年6 月1 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起,利率市场化已经进行了17 年。这一时期是经济转轨、改革攻坚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金融市场培育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到现在,利率管制主要体现为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两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在利率市场化停滞8 年后,2012 年,人民银行重启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2012 年6 月8 日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 1 倍,且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 8 倍。2012 年7 月6 日又进一步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 7 倍。这一举措,是对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影响; 储贷协会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
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的是货币资金,作为社会的信用中介,商业银行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集中社会闲置资金,再通过资产业务将资金运用于各部门,从而实现对货币资金的中介桥梁作用。此外,与信用中介地位相伴而来的,银行也成为了客户的结算中心,并通过提供交易支付、代理、咨询等服务,向客户收取手续费,获得中间业务收入。
银行在经济中的信用及资金中介地位,意味着这个行业既集聚全社会信用风险,又对全社会的经济资源进行配置。正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国家对银行业都采取过严格的管制手段。利率管制是较普遍的一种管制行为。很多国家的银行业都经历了从利率管理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与已经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工业化国家类似①,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也采取了“先放开银行间利率后放开客户利率; 先放开外币利率后放开本币利率; 在存贷款利率上,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 在存款利率方面,先放开大额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存款利率”的步骤。
自从1993 年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从1996 年6 月1 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起,利率市场化已经进行了17 年。这一时期是经济转轨、改革攻坚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金融市场培育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到现在,利率管制主要体现为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两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在利率市场化停滞8 年后,2012 年,人民银行重启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2012 年6 月8 日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 1 倍,且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 8 倍。2012 年7 月6 日又进一步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 7 倍。这一举措,是对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