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与可接受风险水平(10页).pdf

已下载:0 次 是否免费: 上传时间:2016-02-18

摘要:本文简要地叙述了风险管理的内容,重点对可接受风险水平进行了阐述,它包括可接受风险的表征:个人生命风险、社会生命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和总风险等;文章对国内外可接受风险水平确定的现状、可接受风险与ALARP准则以及确定可接受风险水平应考虑的因素等也做了表述,最后对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可接受风险ALARP准则
1概述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程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已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比单纯的安全评定与可靠性分析更全面、更合理。它不仅考虑了生产装置的失效可能性,而且也计及
了失效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也就是说,既涉及生产装置的失效原因与破坏机理的分析(危险源的辨识),装置的失效概率的计算,也包括失效所产生的人员伤亡、财产的损失(直接的与间接的)以及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计算。因此工程风险分析与管理也开始引入石化企业生产装置的管理中,它将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科学。它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内容,其大致步骤见图l。
应急预案制定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对风险的定义(ISO 13702.1999),风险是衡量某一有害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综合。
危险源辨识就是要找出有害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以及有害事故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形式,因此危险源辨识的仔细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风险分析的结果,也会影响整个风险管理的好坏,因此危险源辨识得越仔细越好。
风险分析就是分析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下对装置或生产的危害,即失效机理的分析,同时,分析事故发生后会产生哪些不利的情况,如人员伤亡、设备破坏、生产中断和环境污染等等。
风险评价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具体计算(定性的或定量的),求得发生事故的概率(即失效可能性)和事故发生后所产生的损失大小(即失效后果),然后按一定的形式表达风险等级的高低,并进行排序。
风险评价的结果与可接受风险水平加以比较,如风险在可接受风险水平以下,则该风险可以接受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风险得以降低。
风险控制的目的是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如目前通常采用的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RBI),即采用有效的检验来提高装备的可靠度,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同时采取切实的
措施,以控制一旦事故发生所产生的后果与危害。
立即下载 立即收藏

风险管理与可接受风险水平(10页).pdf

所需圈币:52

您的剩余圈币为:0

立即下载

付费方式

优惠价300

了解会员详情>
取消 确认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