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普及知识--保险车辆防灾防损(8页).doc
已下载:1 次 是否免费: 否 上传时间:2014-09-02
为了对国家和被保险人负责,保险公司必须对所承保的风险实施有效管理。保险防灾防损就是利用科学方法研究灾害事故发生的规律,探讨防止和减少灾害的有效措施,借鉴管理技术和工程技术,消除保险巨额承保中的各种风险,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保险标的的损失。
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的剧增,保险公司承保面逐渐扩大,收取的保险费用也相应增加。按照大数法则和概率论计算,赔付率应是良性循环。在承保实践中赔付率应相应下降,保险经营应是在良性循环。然而,在承保实践中,有的保险公司承保面越大,保费增加量越大,反而会出现赔付率越大的不良经营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交通事故的增加,必然导致理赔案件增多,从而导致赔付金额的相应增加;社会上的经济波动也会导致赔付率的增高,如医疗费用上涨幅度过快,对药物管理控制不严,车辆及配件价格失控;修理业不按统一标准滥收费;一些事故第三者要求补偿过高;个别理赔人员素质低下或以权谋私等。
为了使得保险车辆防灾防损工作不受干扰,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研究和制定保险车辆防灾防损的策略,则是车辆保险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保险车辆防灾防险的主要方法
1、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保险公司在承保机动车辆后,应积极主动地做好保户的宣传教育工作。安全宣传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参加保险车辆的驾驶员和安全员,对他们耐心细致地讲解保险合同的有关条款,明确投保的权利和义务,使投保人在参加保险伊始,就重视防灾防险工作,教育其对车辆的防灾防损工作要防患于未然。
安全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有:
(1)利用书报、广播、电视、录像等传播媒介,广泛深入地宣传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及伤员现场急救知识;
(2)围绕交通安全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艺活动,寓教于乐;
(3)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宣传工作。在城市、乡村、集镇的显著位置上制作宣传牌,编制宣传材料。
(4)发动社会力量宣传交通安全,深入机关、学校、团体、家庭,让交通安全从每个家庭细胞开始。
2、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道路交通综合治理也是一项社会任务,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齐抓共管,才能搞好交通安全。实践证明,保险公司只要主动向党政领导机关反映情况,积极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通部门和保险部门密切配合,争取交通运输单位、个人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各级保险公司的保险防灾的工作就能取得显著的成效。例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某分公司,1985年的车辆保险赔付率为105.6%,通过综合治理,赔付率逐年下降,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和1990年分别下降至89%、89%、84.7%、61.8%和54.9%;又如河北某市通过综合安全教育,广大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1992年和1993年的出险率分别仅为18%和15.7%。
3、案例与事故规律研究
在保险工作的实践中,人们非常重视赔案资料的研究和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探讨防灾防损的规律。例如,河北某地对重点单位(出险率高)建立防灾档案,内容包括历年安全状况、安全机构、安全机构的职能发挥状况、发生事故的记录、先进典型事件与人物等,从中探讨降低事故的规律,减少出险率。
4、开展交通安全技术研究和推广
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它是由人、车、路及环境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因此,保险公司在进行车辆防灾防损工作时,要大力开展预防交通事故的课题研究,要积极主动地和社会相关单位、科研院所共同研究如何改进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提高车辆安全性;研究改造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道路环境;开展对驾驶员、骑自行车人、行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研究,以求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达到预防、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开发、推广、应用预防交通事故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加强保险车辆预防,提高减少事故发生的能力,要对机动车辆集中的单位,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技术服务,力争降低车辆事故率,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
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的剧增,保险公司承保面逐渐扩大,收取的保险费用也相应增加。按照大数法则和概率论计算,赔付率应是良性循环。在承保实践中赔付率应相应下降,保险经营应是在良性循环。然而,在承保实践中,有的保险公司承保面越大,保费增加量越大,反而会出现赔付率越大的不良经营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交通事故的增加,必然导致理赔案件增多,从而导致赔付金额的相应增加;社会上的经济波动也会导致赔付率的增高,如医疗费用上涨幅度过快,对药物管理控制不严,车辆及配件价格失控;修理业不按统一标准滥收费;一些事故第三者要求补偿过高;个别理赔人员素质低下或以权谋私等。
为了使得保险车辆防灾防损工作不受干扰,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研究和制定保险车辆防灾防损的策略,则是车辆保险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保险车辆防灾防险的主要方法
1、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保险公司在承保机动车辆后,应积极主动地做好保户的宣传教育工作。安全宣传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参加保险车辆的驾驶员和安全员,对他们耐心细致地讲解保险合同的有关条款,明确投保的权利和义务,使投保人在参加保险伊始,就重视防灾防险工作,教育其对车辆的防灾防损工作要防患于未然。
安全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有:
(1)利用书报、广播、电视、录像等传播媒介,广泛深入地宣传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及伤员现场急救知识;
(2)围绕交通安全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艺活动,寓教于乐;
(3)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宣传工作。在城市、乡村、集镇的显著位置上制作宣传牌,编制宣传材料。
(4)发动社会力量宣传交通安全,深入机关、学校、团体、家庭,让交通安全从每个家庭细胞开始。
2、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道路交通综合治理也是一项社会任务,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齐抓共管,才能搞好交通安全。实践证明,保险公司只要主动向党政领导机关反映情况,积极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通部门和保险部门密切配合,争取交通运输单位、个人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各级保险公司的保险防灾的工作就能取得显著的成效。例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某分公司,1985年的车辆保险赔付率为105.6%,通过综合治理,赔付率逐年下降,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和1990年分别下降至89%、89%、84.7%、61.8%和54.9%;又如河北某市通过综合安全教育,广大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1992年和1993年的出险率分别仅为18%和15.7%。
3、案例与事故规律研究
在保险工作的实践中,人们非常重视赔案资料的研究和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探讨防灾防损的规律。例如,河北某地对重点单位(出险率高)建立防灾档案,内容包括历年安全状况、安全机构、安全机构的职能发挥状况、发生事故的记录、先进典型事件与人物等,从中探讨降低事故的规律,减少出险率。
4、开展交通安全技术研究和推广
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它是由人、车、路及环境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因此,保险公司在进行车辆防灾防损工作时,要大力开展预防交通事故的课题研究,要积极主动地和社会相关单位、科研院所共同研究如何改进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提高车辆安全性;研究改造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道路环境;开展对驾驶员、骑自行车人、行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研究,以求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达到预防、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开发、推广、应用预防交通事故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加强保险车辆预防,提高减少事故发生的能力,要对机动车辆集中的单位,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技术服务,力争降低车辆事故率,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