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固定收益投资的风险管理研究(75页).rar
已下载:1 次 是否免费: 否 上传时间:2013-07-16
摘 要
固定收益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保险公司整体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有助于保险公司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也有助于保险公司从总体上控制经营风险。论文在阐释我国固定收益投资的资金来源、特点、约束、运用原则以及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式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首先研究了固定收益投资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分析了利率风险度量的灵敏度方法,给出了以久期和凸性为基础的利率风险免疫策略,分别讨论了几个控制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现金流匹配模型和久期凸性匹配模型。然后提出了针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模型和针对企业债券信用等级预测与评估的吸收马尔科夫链模型,并进行了算例研究,研究认为,这两个模型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应用背景,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最后,本文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入手研究了固定收益投资的内部风险控制,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投资决策流程的管理,并举例说明固定收益投资的岗位设立、职责范围、投资决策流程以及投资决策的具体程式等,以为保险公司的固定收益投资管理提供参考。
O.1研究背景
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保险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截止到2007年末,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07家,其中中资公司62家,外资45家,保险行业总资产已达3万亿元。近几年来,保费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在20%左右,但保险投资收益率却一直较低。2001年到2005年间,保险资金年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3%、3.14%、
2.68%、2.4%和3.6%,2006年全国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到5.8%,2007年投资收益率达到12%,为历史最好水平。众所周知,我国保险业最近两年的投资收益率之所以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是因为证券市场近年来的走势较好:但因证券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保险业的投资收益率难以长久维持在这样高的水准上。在2005年以前,连续2年的投资收益率就低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的3%的年收益率底线。因此,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可运用保险资金总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不能以较高的投资收益弥补潜在的、日益增大的承保亏损和利差损,保险业将面临被动局面。概括来讲:我国保险投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潜在风险不断积累。现有资产组合的利率风险较高。从目前保险公司投资的资产结构看,银行存款、债券加上回购业务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高达91.52%,这些固定利率产品利率敏感度很高,受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势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二是外部因素束缚了保险资金的运用。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过高,投资工具短缺,交易工具的形态落后,交易品种的期限结构与保险资金的存续期限不匹配使固定收益投资面临严重的再投资风险,如保险资金中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70%以上是lO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保险负债的特性要求投资品种在期限、成本、规模上与其较好地匹配,以满足偿付要求。但因现有投资工具的限制,保险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现象十分严重。
固定收益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保险公司整体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有助于保险公司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也有助于保险公司从总体上控制经营风险。论文在阐释我国固定收益投资的资金来源、特点、约束、运用原则以及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式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首先研究了固定收益投资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分析了利率风险度量的灵敏度方法,给出了以久期和凸性为基础的利率风险免疫策略,分别讨论了几个控制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现金流匹配模型和久期凸性匹配模型。然后提出了针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模型和针对企业债券信用等级预测与评估的吸收马尔科夫链模型,并进行了算例研究,研究认为,这两个模型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应用背景,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最后,本文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入手研究了固定收益投资的内部风险控制,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投资决策流程的管理,并举例说明固定收益投资的岗位设立、职责范围、投资决策流程以及投资决策的具体程式等,以为保险公司的固定收益投资管理提供参考。
O.1研究背景
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保险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截止到2007年末,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07家,其中中资公司62家,外资45家,保险行业总资产已达3万亿元。近几年来,保费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在20%左右,但保险投资收益率却一直较低。2001年到2005年间,保险资金年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3%、3.14%、
2.68%、2.4%和3.6%,2006年全国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到5.8%,2007年投资收益率达到12%,为历史最好水平。众所周知,我国保险业最近两年的投资收益率之所以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是因为证券市场近年来的走势较好:但因证券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保险业的投资收益率难以长久维持在这样高的水准上。在2005年以前,连续2年的投资收益率就低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的3%的年收益率底线。因此,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可运用保险资金总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不能以较高的投资收益弥补潜在的、日益增大的承保亏损和利差损,保险业将面临被动局面。概括来讲:我国保险投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潜在风险不断积累。现有资产组合的利率风险较高。从目前保险公司投资的资产结构看,银行存款、债券加上回购业务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高达91.52%,这些固定利率产品利率敏感度很高,受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势的影响十分明显。其二是外部因素束缚了保险资金的运用。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过高,投资工具短缺,交易工具的形态落后,交易品种的期限结构与保险资金的存续期限不匹配使固定收益投资面临严重的再投资风险,如保险资金中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70%以上是lO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保险负债的特性要求投资品种在期限、成本、规模上与其较好地匹配,以满足偿付要求。但因现有投资工具的限制,保险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现象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