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大集中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4页).doc
已下载:0 次 是否免费: 否 上传时间:2011-04-01
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需要金融业打破传统按地域性条块分割的分散管理和经营模式,依托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建设集中统一的数据集中处理环境是大势所趋。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个服务领域广泛,偿付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现代保险业。不论是拓展服务领域,监控偿付能力,都需要强大的业务处理系统和海量数据作支撑。有了大量的、准确的、及时的数据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提高公司产品的内在价值,才能确保公司业务的发展速度,才能不断地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公司的效益。大集中无疑是数据管理的强者,对发展现代保险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发展现代保险业的必然选择。
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综合竞争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与发达保险市场相比,差距仍然比较明显。随着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我国保险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如何尽快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了每个保险公司当务之急。大集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公司的治理机构和管理效能,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效率,理顺公司的业务处理流程,改善公司的服务质量,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确保公司能自如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各家保险机构、分支机构不断增多,如果继续按照分散模式来构建系统,需要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将越来越多,同时,信息化建设投资分散,必然会造成设备更新缓慢、利用率低下、备件难以储备,系统维护或升级的费用也将大幅上升。大集中模式解决了分散模式存在的缺陷,数据、技术、人员三集中,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特别是在提高系统灾难恢复能力和保证系统资源合理利用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保险业大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随着保险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大集中建设不断推进,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于保险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大集中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隐患,集中程度越高,风险也越集中。
大集中面临着更大的系统风险
大集中后,保险公司甚至整个保险集团实现了系统的集中管理,系统风险集中于一点。主要包含系统本身规划和设计的风险,系统建设技术性风险,通信线路的风险,系统安全设施风险,遭受攻击和入侵风险等等,这些风险在大集中模式下带来的损失也远远超过了分散模式的损失。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整个公司将陷入瘫痪。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公司形象也会遭受严重损害。
大集中面临着更大的管理风险
大集中后,公司数据更为集中,系统管理员权限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责任心对系统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需要完善的制度、考核指标体系等来约束和规范管理人员行为,促使管理人员以高度责任感来保障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随着业务流程的重塑和系统功能的不断扩展,信息中心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管理制度规划和建设变得非常重要,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传统的“重业务、轻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下,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原本就十分薄弱。大集中后,适应于分散模式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更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管理风险进一步加大。
大集中面临着更大的投资性风险
为了增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公司信息化水平,很多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推进大集中的建设。但是大集中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含量高的,需巨额投入的过程,截至目前,很多公司都只是实现了物理意义上的、数据上的大集中,离应用上的大集中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完成营运中心的建设,公司还需要组建技术实力更强的技术团队,还需要不断地投入大量的信息化建设资金,少则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如果一旦出现决策上的失误,将会出现巨额投入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大集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数据集中解决了因分散制约业务发展的矛盾,让公司管理更有效,核心竞争力更强。在给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风险由分散变为集中,破坏力也呈指数级增长。为此,我们应积极探索系统风险防范和控制对策及措施,确保系统建设成功、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个服务领域广泛,偿付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现代保险业。不论是拓展服务领域,监控偿付能力,都需要强大的业务处理系统和海量数据作支撑。有了大量的、准确的、及时的数据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提高公司产品的内在价值,才能确保公司业务的发展速度,才能不断地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公司的效益。大集中无疑是数据管理的强者,对发展现代保险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发展现代保险业的必然选择。
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综合竞争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与发达保险市场相比,差距仍然比较明显。随着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我国保险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如何尽快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了每个保险公司当务之急。大集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公司的治理机构和管理效能,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效率,理顺公司的业务处理流程,改善公司的服务质量,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确保公司能自如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各家保险机构、分支机构不断增多,如果继续按照分散模式来构建系统,需要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将越来越多,同时,信息化建设投资分散,必然会造成设备更新缓慢、利用率低下、备件难以储备,系统维护或升级的费用也将大幅上升。大集中模式解决了分散模式存在的缺陷,数据、技术、人员三集中,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特别是在提高系统灾难恢复能力和保证系统资源合理利用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保险业大集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随着保险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大集中建设不断推进,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于保险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大集中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隐患,集中程度越高,风险也越集中。
大集中面临着更大的系统风险
大集中后,保险公司甚至整个保险集团实现了系统的集中管理,系统风险集中于一点。主要包含系统本身规划和设计的风险,系统建设技术性风险,通信线路的风险,系统安全设施风险,遭受攻击和入侵风险等等,这些风险在大集中模式下带来的损失也远远超过了分散模式的损失。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整个公司将陷入瘫痪。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公司形象也会遭受严重损害。
大集中面临着更大的管理风险
大集中后,公司数据更为集中,系统管理员权限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责任心对系统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需要完善的制度、考核指标体系等来约束和规范管理人员行为,促使管理人员以高度责任感来保障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随着业务流程的重塑和系统功能的不断扩展,信息中心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管理制度规划和建设变得非常重要,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传统的“重业务、轻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下,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原本就十分薄弱。大集中后,适应于分散模式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更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管理风险进一步加大。
大集中面临着更大的投资性风险
为了增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公司信息化水平,很多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推进大集中的建设。但是大集中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含量高的,需巨额投入的过程,截至目前,很多公司都只是实现了物理意义上的、数据上的大集中,离应用上的大集中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完成营运中心的建设,公司还需要组建技术实力更强的技术团队,还需要不断地投入大量的信息化建设资金,少则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如果一旦出现决策上的失误,将会出现巨额投入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大集中的风险防范对策
数据集中解决了因分散制约业务发展的矛盾,让公司管理更有效,核心竞争力更强。在给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风险由分散变为集中,破坏力也呈指数级增长。为此,我们应积极探索系统风险防范和控制对策及措施,确保系统建设成功、系统运行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