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信用风险有效管理的分析(4页).pdf

已下载:0 次 是否免费: 上传时间:2010-11-11

摘要:本文指出了我国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隐患,对如何增强信用风险有效管理提出了九点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信用风险有效管理
一、我国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隐患
今年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的:“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经济局势的变化和走势,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因此,对银行来说,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也是银行业经营风险最大的一年。具体来说,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信用风险是主要风险,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又遇到汶川大地震的空前大灾难,违约贷款、不良贷款有可能上升。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2002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高达23.6%,不良贷款余额达26300亿元;2007年年底不良贷款率虽已降为6.7%,不良贷款余额仍高达12684.2亿元。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仍高达9.3%,农村信用社还有6900亿元历史存量包袱,其中贷款损失在4000亿元。这些不良贷款主要是信用风险造成的。而今年通胀形势严峻,货币紧缩压力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商、出口企业带来了影响;又遇上汶川大地震的空前大灾难,削弱灾区企业和农民还贷能力,信用风险上升,不良贷款率可能反弹。
(--)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有破灭的种种迹象,房地产贷款违约风险已有抬头趋势。2007年底,银行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达4.8万亿元,比2000年的7564亿元年递增高达30.2%,大大超过居民收入的增幅。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递增仅为11.9%。而房地产价格在国内外投机资金和房地产商垄断操控下,逐年不正常的大幅上扬,形成了泡沫。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合理住房价格”的房价收入比为3至6倍。据调查,京沪穗深四地的“房价收入比”均已达到10倍以上,最高者甚至超过了15倍之多。2008年初,全国各大城市房价出现了“拐点”声四起,一些房地产中介企业门庭冷落纷纷倒闭。房价下跌,己购房者的住房必然贬值,如果房屋眨值,但仍按当年利率还贷,这些购房者拥有“负资产”,“负资产”的“理性违约”和房地开发商处于现金流困境,必然会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
(三)大企业集团违约贷款风险屡见不鲜。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定位同质化,大小银行均争向大集团大客户,集中垒大户,形成信用风险大集中。据统计,截止2005年6月末,17家银行亿元以上大客户16416户,占其全部贷款客户数不足0.5%,而大客户贷款余额却占其全部贷款余28经济与金融镌哼辍2008年第7期额近50%;平均每个大客户贷款余额4.46亿元,比上年增加O.27亿元。银行的贷款集中风险日益突出。
立即下载 立即收藏

银行业信用风险有效管理的分析(4页).pdf

所需圈币:52

您的剩余圈币为:0

立即下载

付费方式

优惠价300

了解会员详情>
取消 确认支付